古巴生态农业的故事
经济制裁,古巴意外走出农业新路
古巴的生态农业,其实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展开的。在1993年以前,他们和世界上大多国家一样奉行“绿色革命”,以大量的农药化肥换取产量。但90年代苏联体制崩溃,加上美国对古巴展开新一波经济制裁,禁止石油、各种物资外运,等同宣告机械化农业的死刑,90年代末期,古巴的块茎类作物产量下滑96%、水稻产量重挫六成,让他们不得不思索开辟另一条道路。
1993年,古巴开始“复古农业“,学习不用农药化肥、大型农机,以传统耕牛、人力耕作,农园除了种菜,还畜养各式各样牲畜,自家门口就是堆肥场,在1993年前,古巴大概只有70至80个农民使用牛犁,现在几乎每个村落都有牛。牛除了是重要耕作伙伴,其粪便还是田里最佳的肥料来源。
据留学360介绍,古巴政府确立”生态农业“政策后,各个大学开始进行天敌防治研究,还协助农民田间交流,分享保种、抓害虫心得。经过一连串农业改革,目前古巴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达到六成以上。古巴的农业政策并不强调有机认证,昂贵的有机认证食物,通常会出口到其他国家赚取外汇,国内则以生态农业为标准,让每个人都买得起干净健康的食物。此外,古巴的生态农业也不等于零化肥,事实上,有些当地农民认为,适当的化肥可能有助于生产,但由于政府限制化肥农药买卖,农民只能在黑市交易,有些则连黑市都买不到,但农民普遍认为作物被虫咬是很正常的事,不会自动使用农药。
75%城市人自给自足
古巴政府将城市周围五公里定为城市农业,十公里定为郊区农业,全面禁止使用农药化肥,城市居民可以到这里买菜,若有兴趣也可在自家门口种菜,食物里程超短。许多农场会有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储水槽,连能源都自给自足,这种精细且多样化的种植,让古巴就算面临剧烈的气候变迁,作物也不至于全军覆没,保有一定的粮食自给率。目前古巴的都市农业,可以满足75%当地人的粮食需求。
古巴农业面临的挑战
古巴的农业也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。古巴国土约有十万平方公里,其中一半都是可耕地,实际种植面积约有500万公顷,不过农业从业人口却只有9%。特别的是,在古巴从事农业的收入,比公务员还要高出2、3倍,即使收入高,仍然无法吸引年轻人种田,关键还是在种田实在太辛苦。古巴人才济济,拉丁美洲有10%科学家来自古巴,许多年轻人就算从农业相关科系毕业,也可能选择其他职业。
此外,古巴仍笼罩在共产主义的思想中,农民得向政府缴交作物,换取票券,才能买到剪刀、雨鞋,就连种子都得向特定机关购买;古巴国营土地比例虽然降低到20%,但政府仍坚信大型合作社共产制度,个体户农民得不到任何资源,只能依靠自己及NGO团体协助,这些都大大垫高了从事农业的门坎。